因此,有学者对肝硬化患者重要的临床指标和化验检查指标进行分层记分,以便临床判断患者病情轻重。如Child肝功能分级法(见表1),即为Child于1964年根据肝硬化患者的3项临床指标(腹水、神经精神症状和营养状态)及2项肝功能指标测定(血清胆红素和清蛋白),按肝功能损害程度的不同分为A、B、C三级,是临床上曾广泛应用的经典分级法。由于该方法中营养状况一项临床上无明确标准,不易掌握。1973年PUgh在Child分级法的基础上创造了Child-Pugh改良计分法,去掉了营养状况一项,而加人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程度一项,并采用了计分法,使其在临床上更易于掌握,在判定肝功能损害程度及预后上更趋于准确。
但西方国家中肝硬化的病因以酒精性肝硬化为主,这些资料均来源于以酒精性肝硬化为主的群体,而对于我国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为主的群体,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时间异常的发生率较低,按照以最少的指标来最大限度反映预后情况且简便易行及客观实用的原则,从中筛选出仅有2项指标的新的分级法(各种肝功能分级法附后),即清蛋白、腹水和脑病,采用计分法将肝功能分为4级,并认为新法对病人预后的判断更为客观、确切。
表1 Child肝功能分级法
检查项目 级 别
A B C
血清胆红素(umol/L) <34.2 34.2~sl·3 <51.3
血清清蛋白(g/L) >35 30~35 <30
腹水 无 容易控制 难于控制
神经精神症状 无 轻 重昏迷
营养状态 优 良 差
表2 Child-PUgh改良肝功能计分分级法
检查项目 1分 2分 3分
血清胆红素(pmol/L) <34.2 34.2~sl.3 >81.3
血清清蛋白(g/L) >35 30~35 <30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S) <3 3~5 >5
腹水 无 少/中 明显
脑病 无 轻 中重
注:积分5-7分为A级,8-10分为B级;11-15分为C级。
表3 新肝功能分级评分标准
变量 1分 2分 3分 4分
清蛋白(g/l) >35 35-30 30-25 <25
腹水(量) 无 少 易控制 中度 大 难控制
脑病(级) 无 1-2 2-4 3-4
注:积分<4分为一级;4-5分为二级;6-7分为三级。>7分为四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