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慢性乙肝防治指南》:对一项684 例慢性乙型肝炎的前瞻性研究表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展为肝硬化的估计年发生率为2.1%。另一项对乙肝病毒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进行平均9 年 (1~18.4 年) 随访,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的发生率分别为23%和4.4% 。发生肝硬化的高危因素包括病毒载量高、乙肝病毒e抗原持续阳性、转氨酶水平高或反复波动、嗜酒、合并丙肝、丁肝或艾滋病感染等。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患者的肝硬化发生率高于乙肝病毒e抗原阴性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肝硬化失代偿的年发生率约3%,5 年累计发生率约16%。慢性乙型肝炎、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的5 年病死率分别为0%~2% 、14%~20% 和70%~86% 。其影响因素包括年龄、血清白蛋白和胆红素水平、血小板计数和脾肿大等。自发性或经抗病毒治疗后乙肝病毒e抗原血清学转换,且乙肝病毒 DNA 持续转阴和转氨酶持续正常者的生存率较高。
肝硬化患者可以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两大类,代偿期表明病情较稳定,失代偿期表示较重有恶化。代偿的意思就是指肝脏不依赖药物或其他的方式支持,凭借肝脏自身功能状态,可承担身体的机能需求,一般肝功能无明显变化;失代偿是指肝脏自身能力,解已经不能决和承担各项工作,必须依赖药物和“外援”,肝功能表现为转氨酶和胆红素异常,肝腹水、肝昏迷、消化道出血等情况。
肝脏为人体最大的消化腺,也是最大的腺体,它不仅分泌胆汁参与消化活动,而且有营养物质代谢、贮存糖原、解毒、吞噬防御等重要机能,在胚胎期还有造血功能。
肝脏功能正常,供给人体能量就充足,使人精力充沛,胜任繁重的工作,负荷生活的重担。有些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稳定,仍可基本承受工作和生活的能量消耗,这是代偿期,肝硬化代偿期的病人从工作能力和强度上说和正常人区别不大。若肝脏功能不正常,就不能承受工作和生活的能量消耗,就是失代偿,当然程度有很大的不同。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如果经过治疗,处于静止阶段,肝功保持正常,乙肝病毒复制指标阴性,这是肝硬化的最好状态,可以正常工作,这种状态生活和生命质量良好,也能活上70~80岁。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如果出现腹水、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标志着肝硬化进入晚期阶段,在并发症没有解决好之前,不能工作,治疗好后,只能做一些轻度工作。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如果不经治疗,5年后大约有70~80%会死亡,但是积极治疗,包括中药治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再接合抗病毒、预防出血、保肝、肝移植等,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存活时间。